close

看著眼睛

人の話を聞くときは、
目を見なさい。
[聽人說話的時候,必看著對方的眼睛!

---日本TETRA PAK新聞広告

太狂妄了,身為一則廣告,靠甚麼用這個高壓的措辭!?
......哦,一開始就這麼大發脾氣,根本就不能寫文章,首先把心情安靜下來吧。
-_-
我不同意這個意見。
當自己對別人說話的時候,看對方的眼睛的確會更順利地傳達自己的意思。
這個事情,乍一看來好像是純屬禮節的問題,但其實更是一種溝通技術上的問題。
同樣,當聽別人說話的時候把視線放在哪裡,同樣是溝通技術上的問題。

聽者除了努力妥當地接受對方消息之外,應該讓話者容易知道“在聽你的話!”
這一事只靠看對方的眼睛就不能充分實現(至少在日本的溝通文化上)。

再有點吹毛求疵地說,當開會時只盯看話者眼睛的話,
就很難以參考手邊的材料、不能筆記會議內容、而且,倒是不容易讓對方認識,我方認真地聽著他的話。

儘管是跟情人談話的時候,一直盯著對方的眼睛而說話也會互相感到很拘束。
(雖然也有些人不會感到這樣...-_-)
對大多數的情人們來說,兩個人朝著同一方向,一邊看著影片、風景、擺在店頭的商品、剛才送給對方的禮物等東西,
而一邊談話這種行為不知會讓雙方的心情多少親熱。
這樣做之間,有時轉眼看對方的眼睛的話,一定能夠得到一兩倍的效果吧(笑)

總之,聽者按照話題內容展開適當的反應才會成立應有的溝通。

對我參加會議的態度來說,
當會議開頭以及對方的話將臨到要點時,我才開始盯對方的眼睛。
甚至說話內容特別重要時,特地來凝視當做向對方的一種pressure。
我首先使用了“技術”這個詞語,
但許多人如果十分意識到要認真地瞭解對方意見的話,應該自然爾然地能夠採取這種動作。

我聽說,看著眼睛說話聽話這種行為跟歐美文化有關的。
許多歐美人很習慣以“我是法律,我是基準”這種充滿信心的態度說話,
所以一直看著對方眼睛也不會產生任何不調和的感覺吧。
但一般日本人說出意見時,不會採取以自己為絕對基準的說法,
甚至裝做不太有把握的樣子講意見,來試試接近對方的心情。
如果那時,一直看著對方的眼睛,但嘴裡就說
「不知道我這樣的人能說這種太過份的話,但......」這種說法的話,
可能容易觸怒對方也說不定。

這些關於禮節的標準當中,有很多是從歐美來到亞洲的,
其實不少的項目不太適合日本人基本的心情。
至於這些事情,應該看好時機從文化差異的觀點來研究整理一下,
太才疏學淺的我太過份地這樣想。

歸到開頭的話題一下,一家紙包廠商為甚麼要呼籲這種禮節問題?
居然下面的文章寫有下面這樣的主張:
“紙包對杯子的優異點在於用麥管喝,因此沒有必要把臉特地朝上喝。
所以能夠一邊喝著一邊直向看著對方說話。”
我看到此文就再度發了不少脾氣。
以禮節的觀點來說,不看眼睛說話和刁著麥管喝著飲料還要說話,哪一行為更不禮節??

哎,我剛剛公開了“我怎樣聽老婆的話”這種話題後沒過幾天,
就裝摸作樣談禮節,有甚麼說服力?(汗)







離婚證人台北離婚證人新竹離婚證人彰化離婚證人高雄離婚見證人







遺囑見證人結婚證人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rubyxbc6216ko 的頭像
    rubyxbc6216ko

    e網打盡

    rubyxbc6216k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